易元堂和暖光计划
易元堂,听上去像个中医诊所的名字,实际则是位于上海戏剧学院,在七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的全新美术馆。他们的野心很大,力图「要做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领军人」。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个 1,000 平方米的空间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易元堂集合了多种功能,你能在那里看展、听讲座、读书、喝茶谈天,或参加工作坊、品酒会。上海有许多概念类似的艺术空间,但易元堂既有「传统」也有「文艺」的一面,性格里更多的是中式的内敛和沉稳。
整个空间设计挺值得玩味。大小物件,包括顶上的天花板都有许多手工制作的痕迹。如果没有专人讲解,你或许不容易察觉出设计者的用心:门把上的如意、入口残缺的水泥墙、图书馆里的复古桌椅、煤油灯、墙上的老式开关,或是厨房里用整扇门做成的桌子。
走进场地最先看到的是画廊。插在水中的荷花,桌上摆放着的多肉植物;中间木架上有茶具器皿和葡萄酒瓶,背景乐是轻柔的古琴。有随意喝茶聊天的地方,也有可以谈正经事的会议区。
展区面积不大,117 米的展线粗粗浏览差不多只要十五分钟。目前,易元堂正在展出的作品,覆盖了书法、水墨画、油画、摄影等类别,艺术家多来自江浙一带: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铜版画家王维新、书法家张森、漫画家郑辛遥,还有 1988 年出生的上海摄影师周诗元。当然,他的父亲,易元堂理事会主席周加华的油画作品也在其中。
在看画的过程中,会路过兼作讲堂用的小型图书馆,藏书多以美术、中西方文化为主,据说已有两千多册。
我们在参观时随口开玩笑说:「这里不会隐藏着什么密室吧?」没想到还真的有。工作人员拉开中间的书架,原来里面是一间不小的「客厅」:沙发、长桌、落地灯营造出了尤为亲密的氛围,一旁还有投影机——暗室其实是易元堂的电影院,不过现在只对 VIP 开放,之后会有青年导演电影放映及电影分享会。
展区最大的亮点,也是易元堂最让我觉得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名为「暖光」的装置艺术。一间昏暗的房间里摆满白色圆灯,通过镜子反射成一个圆形。
装置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公益计划:「暖光的项目缘起于菲律宾小城,团队偶然看见当地居民由于环境窘迫,利用易拉罐瓶,加入水和荧光粉,自制夜间照明灯。回到中国后,团队决定着手于暖光项目,让光以更美好的方式赠予他人。」他们认为艺术不但可以用来欣赏,还应该可以具备实用价值,「以生活最基本的形式去帮助人们」。
「暖光」从 2013 年开始酝酿,到 2015 年 6 月才完成制作与生产。整个项目是由易元堂美术馆和在香港的技术团队运作。这群「有些理想且偏学术」的人定下实际目标,决定把暖光给到「遥远地方需要光的人」,像是「无人区里的牧民、山里的村民、学校、寺院、守卫边防的士兵」。
这看上去很像宜家生产的白色圆灯就是「暖光」。使用年限是 5 年,可以太阳能充电,一次充电能连续点亮 8 小时,还能漂浮在水面上。
产能过剩似乎成了近年电力行业的热门话题,但在地域辽阔的中国,无法用电的偏远地区比我们想象中多。团队在第一次「送暖光」时就遇到了电力资源严重匮乏的村落:「我们很随意的通过盘山公路到达了一个在山顶的土楼村,叫做阳产。在那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那里没有路灯,到了傍晚,大家的家里也基本没有光源。村里人是看到我们抱着的暖光从村头进去,都陆续围了上来,他们看到暖光一开始是诧异的,但很快在他们脸上都能看到很自然、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很温暖人心的。暖光在那里成了话题,他们可以用它照路、照亮天地、并在家中使用。」
「为了拍摄暖光纪录片,易元堂团队花了三天时间,驶过了1200公里路,去到了乌镇西栅、黄山屯溪、阳产土楼、宏村、碧村、杭州灵隐寺及杭州西溪湿地。」
暖光项目希望能让「每一个人因为光而连接」。虽然没有 Google 的 Project Loon 计划这么庞大,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易元堂用定制的 50 盏暖光发起众筹,在国内外众筹网站上号召人们加入这个「最美的公益众筹」。
你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号 YIYUANTANG_SHANGHAI 了解暖光详情(捐款金额从 1 元到 50,000 元),获得易元堂美术馆正在进行的展览和创作班动态。
易元堂
华山路 678 号华景大厦四楼
展览时间:7 月 17 日 - 12 月 31 日
星期二 - 星期日 10am - 6pm 建议通过微信预约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