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SIFF 观影回顾:On Her Shoulders, Sorry We Missed You, When Lambs Become Lions, Cutterhead
今年出乎意料地头一次顺利抢到了所有计划中的电影票。每场放映都很顺利,观众的观影素质也还过得去。尽管几年来似乎没有任何进步。
片单:On Her Shoulders, Sorry We Missed You, When Lambs Become Lions, Cutterhead, A Private War, Honeyland, My Foolish Heart。总的来说,预期会很好的电影结果都比预期差了些,而有几部则远超预期,以下评论按个人程度喜好排列:
Sorry We Missed You
在看这部影片前我连正式预告都没找到,而至今连电影海报也没有。但冲着 Ken Loach 的大名还是不假思索去捧场,最终证明是明智的决定。电影的人物背景和最近热议的 996 十分契合:消费主义下的中层底层人民难以同时维持生计和尊严。同时,也不乏仅属于当代英国的特征。它讲述了经历 2008 年经济衰败后的四口之家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需求下应对普通家庭的基本所需。尽管电影中的父母对子女关怀有加,对自己的职务也极为尽责,矛盾和意外却接踵而至,始终没有让他们喘息的机会。
Ken Loach 和摄制组花了大量时间采访零售业的工人,将他们的日常经历汇聚成这个让人心碎,充满冲突的戏剧故事。和 I, Daniel Blake 类似,电影只有朴实无华的镜头和对白,几乎没有配乐,节奏毫不拖泥带水,content over style 的典型。业余演员的表现让电影有纪实色彩,台词真实流畅,也穿插了一些英式幽默。看完 Sorry We Missed You 让我立即觉得那些浪漫主义的虚构故事简直没有拍摄的意义。当然,倒不是说这世界只需要现实主义的电影,只是看完之后短时间内的忿忿不平罢了。
【剧透部分】电影没有执迷于营造苦难。个人的乐观和豁达、家庭的欢乐和甜蜜也时不时自然流露。父母早出晚归,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顿印度外卖,一起在货车里唱卡拉 OK 就是特别快乐的时光了。让父母操碎了心的儿子,像是一个反政府主义的精神化身(我甚至觉得是导演自己的投射)。他对权威没有服从的意愿,对自己的街头艺术(涂鸦)也看得很透彻:“涂鸦不也是广告吗?向人们推广他们事实上承担不了的东西。”大概 Ken Loach 也知道自己艺术作品影响力的局限性。崇尚过度消费的资本主义体制下,平民的忍让与反抗终归无果。
When Lambs Become Lions
年轻导演 Jon Kasbe 的首部纪录长片,追踪生活于肯亚的一对“敌人”——象牙偷猎者与反偷猎护林员的几个人生转折。与我预期不同的是,他的电影镜头十分唯美好看,情节曲折程度犹如好莱坞犯罪剧情片。 Jon Kasbe 时不时穿插的象征性画面也让这部严肃的纪录片多了柔软的一面。
象牙交易并没在影片里成为重点,因为光是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和动机就实在太特别。此外,让人震惊的不光是导演有能力和耐心捕捉到这些男性角色的贪婪、欺瞒、窘迫和无助的部分(尤其是在社会赋予了他们作为强硬家庭支柱的背景下),他和摄影师甚至冒着枪击危险直接参与了猎捕大象和正反对峙的过程。
看采访时得知制片方对纪录片中的人物完全没有资金帮助,全靠四年来建立起的信任和网络众筹才得以将影片制作出来。导演本身的成长历程也实在让人称奇。在这部关于象牙的纪录片里,象牙可以是任何让人铤而走险的事件的象征,而观众能看到的也不光是愚昧和贫穷所催生出的狂妄和狡诈。当自身生存与孕育后代的平衡被打破时,人的道德也会更像流水一般摇摆不定。
On Her Shoulders
Nadia Murad 这个伊朗姑娘是奇迹一般的存在。19 岁时,她的村庄遭到 ISIS 针对雅兹迪宗教族群的集体屠杀,她被抓去做性奴。直到三个月后逃脱并经人帮助离开了 ISIS 的管辖区。在那之后,她成了一名“活动家”(一个她自己并不喜欢也不在乎的词),一直在呼吁国际组织关注难民、人口贩卖、雅兹迪所受的宗教压迫和种族清洗等问题。
这部纪录片便是关于年轻的 Murad 作为活动家的幕后经历:连番的媒体采访,多次在联合国、难民营等地公开演讲,应对各国政客和官员。语气轻柔却无比坚定的 Nadia,秀气而纤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无法想象的抗压力。一直陪伴她的助手也同样令人敬畏。可是,奔走后身心俱疲的他们,常要面对同情心的空头支票,以及媒体不分重点的提问和曝光。
纪录片本身像 Nadia 一样朴素隐忍,波澜不惊。但 Nadia 的个性和精神实在太令人折服,她的故事也太值得被听到,所以即便纪录片本身没有转折或者高潮,也依旧动人至极。雅兹迪教本身也确实问题重重,让我感到遥远而陌生,可是当在多年后回到故土的时 Nadia 几近崩溃的悲伤画面在荧幕上闪现时,我也有心痛欲绝的感受。除了推广无神论和人权,我不知道宗教冲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毕竟,人类似乎总有借口和理由互相残杀。
Cutterhead
一部低成本的丹麦密室惊悚片。讲述一位报道哥本哈根地铁建设的女子在采访过程中不幸遭遇火情,与地铁施工人员被困地下,并试图逃脱的惊险过程。
他们要靠短暂建立起的“友情”来克服高温、高压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和接连不断的救助失败和绝望。影片主要围绕三个角色之间的 dynamic 来引发悬念,用合成器声效来营造不适感——影片第一幕时观众就可以领教到影片在声音制作上有多出色了。
因为工作人员是来自欧洲各地的移民,在他们的叙述中也很难不联想到“全球化”进程中个体失去个人自治能力的境况(也因为这个原因电影的对白基本都是英文,所以很推荐下来看看)。从事危险工种,移民们身不由己,他们往往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女主角(类似公关部门派来的报道人员)却只顾去“挖掘”劳工的积极故事。她令人疑惑的道德准则,也不断在影片中让事态愈发严重。
除了声效之外,Cutterhead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成熟的节奏把控以及略有实验性的镜头表现。拍摄完成难度很大,还在粗糙的手持基础上加入了打磨精细的现代艺术感。影片接近结尾的几个镜头处理可以说是毕生难忘了(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过十年是不是真的会记得,哈哈)。
豆瓣短评里有人评价说这些角色都是为爱的人而活(也就是家人),但我觉得这个结论未免太天真了一点。影片特地模糊了角色们的道德底线,将他们逼至绝境,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们是为爱而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