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ife of the worlds is a roaring river, but Earth’s is a pond and a backwater.

– The sign of doom is written on your brows – how long will ye kick against the pin-pricks?

– But there is one conquest and one crown, one redemption and one solution.

– Know yourselves – be infertile and let the earth be silent after ye.”

The Art of Mad Max: Fury Road

美亚快递花了少于一周的时间,而且完全没有中亚常见的磕磕碰碰(不算运费的话价格也比中亚便宜不少)。因为之前买过的设定集都是漫威的,所以真枪实弹的《The Art of Mad Max: Fury Road》好像一本工具书,设定集的意味少了些。和看完 Mad Max: Fury Road 后再回想 Age of Ultron 的感觉如出一辙,后者太像电子游戏了。

这本书里的插图可能并非主流所能接受。Max Rockatansky 几乎是全照着 Mel Gibson 来画的,Furiosa 有东方人的细眼睛留着长发,Nux 是个棕色皮肤面脸穿孔厚嘴唇的土著男孩(还好没用这个设定)。不过能看到这十几年来创作人员审美中落后和超前的部分,很有意思(非常金属!)。有些遗憾的是介绍电影对颜色的使用只是点到为止,照理来说也是电影一大亮点的(George Miller 想把蓝光做成黑白,所以或许也没我想象得那么重要)。

重型机车在书中占的比例很大,包括了许多令人张口结舌实物图。但没有像官网上对每辆车的特写和介绍(文笔太好,以至于我打算翻译时看了第一段就泄气了),比较遗憾。因为故事背景的限制,每个用“废品”打造的车子、武器都要遵循“一物多用”原则,小到电影人物用玩偶、骷髅来凸显自己座驾的个性,花的心思让人倾佩。

电影的两大功臣都是理科生:George Miller 曾是急诊室医生,Mark Sexton 是基因学博士。因此能用“客观的思维来对待主观的事物” ,彼此间的合作和沟通也更容易些。在《The Art of Mad Max: Fury Road》里,解释了 George Miller 拍摄这一系列的灵感来源:澳大利亚人眼中的车文化有点像美国的枪支文化。在那里,车几乎就是武器——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因为急症室见过太多因车误事的失足青年。

书里的几个幕后故事和对剧情的解释会让人激动/会心一笑。例如 Fury Road 差点就选在中国的沙漠拍摄;电影里的特技演员好多是飞车赛世界冠军和马戏团的演职人员(因为戴上了面具,所以可以反复用);几个主演在沙漠里无聊的时候会织毛衣;演 Immortan Joe 的 Hugh Keays-Byrne 在还没正式开拍前就在片场摆了许多海报,上面写:“Daddy Loves You”;Max 和 Furiosa 之间的爱情;Max 最后为什么选择了默默离开……

腾讯上这篇拍摄解析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已经相当详细,但如果想知道更多——比如 Mad Max 系列是怎么来的,而非单是 Mad Max: Fury Road 是怎么来的;或者全文没提到的故事板艺术家 Peter Pound 是怎么设计出电影中大部分重型机车的。很建议买这本《The Art of Mad Max: Fury Road》。中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花几周,不介意多花一百块运费的话可以去美亚买选 global piroty shipping。

 

陕西南路 Raw Plus

Tomorrowland 和 Jurassic World:大人不明白的小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