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ife of the worlds is a roaring river, but Earth’s is a pond and a backwater.

– The sign of doom is written on your brows – how long will ye kick against the pin-pricks?

– But there is one conquest and one crown, one redemption and one solution.

– Know yourselves – be infertile and let the earth be silent after ye.”

「视频艺术之父」与「艺术萨满师」的癫狂与友情——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 × 白南准

IMG_20180119_142058.jpg

上海目前唯一的「夜间美术馆」昊美术馆再一次没有辜负当代艺术爱好者的期待。在这三层楼的展馆内,正在展出的是两位重要的激浪派(Fluxus)艺术家: 约瑟夫·博伊斯与白南准的作品。前者是前卫的德国雕塑家和表演艺术家。他在美国很受推崇,却也一度被本国的艺术评论人认为是「最昂贵的垃圾」。后者是在韩国出生的多媒体艺术家。他在西方度过了大部分的成年生活,并被广泛认为是「视频艺术之父」。

这两位艺术家自 1961 年在德国相识后产生了独特的友情纽带。在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中合作过许多项目。于是,展览便借用了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的同名著作标题:「见者的书信」,或者说是「预知者间的通信」。暗示了博伊斯与白南准两位见者在二十世纪的思维碰撞。

展览一层是主要是白南准多重维度,利用霓虹灯光勾勒出的迷幻装置作品。尽管大多采用早被淘汰了的电视机、光盘等器材设备,它们在如今看来也毫不过时—— 他的电视装置往往以机器人、摩托车、乐器和佛像等形式出现。在一个家用电脑还未普及的年代,他手中的科技已经被「人性化」了。

IMG_20180119_142231.jpg

展览在白南准艺术旅程的最后一章中,引入了博伊斯和白南准对彼此的影响。其中包括了 1984 年他们合作的最后一件作品「荒原狼 III」(Coytote III)——记录了两人在东京的一次令人惊讶而且着迷的音乐现场。这场表演的两年后,约瑟夫·博伊斯便离开了人世。

相比之下,用白漆刷满的二楼展厅显得更为安静。几乎有种「无菌」的感觉。这和博伊斯对毛毡、脂肪、蜂蜜的痴迷,以及艺术家对社会规范的挑衅性想法形成鲜明反差。博伊斯认为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都能作为艺术来表达特定的理念。你在这楼,还能看到一个用大白兔奶糖堆积出来的小型装置。

他的标志性作品,例如视频「Eurasienstab」和「如何向死兔解释图像」(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在这层楼的几间小黑屋内播放。伴随着的还有一系列文学作品和私人物件,让观众能直接地了解到艺术创作时的历史背景。

博伊斯几十年来一直是个神秘人物:他到底是一个预见了资本主义的危机艺术天才?还是一个至死都没有与极端保守主义切断根源的疯狂骗子?想把他琢磨明白很难,但至少这个展览会为你打开一扇大门。


 - 永恒的流动:扎哈· 哈迪德 X 跨界

HOW red sofa.jpg

在世界范围内,一提起「女性建筑师」,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的名字可能就是扎哈· 哈迪德了。在世时,扎哈· 哈迪德备受争议,她最先是那个一意孤行,不在乎他人看法的伊拉克艺术家。因为太过离奇超前,她早期生涯里的众多作品都没法被实现。直到 1994 年开放的德国维特拉消防站使得她终于进入大众视野。在那之后,她不断用充满未来感的夸张线条去突破建筑设计的条条框框,为摩登世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探索性的尝试。

即日起到 7 月 22 日参观昊美术馆会有一个不错的福利,那就是在他们的设计中心能看到由扎哈· 哈迪德设计事务所与昊携手带来的扎哈· 哈迪德跨界作品。

这些作品中以装置和家居为主,从近年在全球发行的限量产品至哈迪德早期的作品(例如 1988 年的「红色系列」沙发);从大件雕塑到合作款香氛蜡烛都有所涉及。价格也从百元到上十万不等,你可以现在这里感受一下有没有必要把它们带回家。

「乐子比实用重要」的童趣设计学 - 亚米·海因的设计狂想

烂漫与忧伤在他的壁画里共存——Seth 柒先生 - 儿戏